环保水性漆着色施工需满足以下条件,涵盖环境、基材、工具及操作规范四大方面,以确保施工效果与漆膜质量:
一、环境条件
温度
Z低要求:施工环境温度需≥5℃,Z佳范围为10-30℃。
低温影响:温度低于5℃时,漆膜干燥速度显著下降,易出现流挂、泛白等问题。若须低温施工,需采取增温措施(如使用电暖器、红外灯),并延长干燥时间。
湿度
控制标准:空气湿度需≤80%,湿度过高会导致漆膜干燥缓慢、表面发黏,甚至引发霉变。
高湿应对:湿度>80%时,需使用抽湿机或加强通风,避免在阴雨、霜雪天气施工。
通风
通风要求:施工区域需保持空气流通,以加速漆膜干燥并减少异味。但需避免强风直吹,防止漆膜表面过快干燥导致开裂。
封闭空间:若在室内施工,需开启门窗或使用排风扇,确保空气循环。
清洁度
环境清理:施工前需清洁现场,清除积尘、飞灰及杂物,防止杂质嵌入漆膜影响美观。
基材保护:施工区域周边需用塑料布或报纸覆盖,避免漆料溅落污染其他物品。
二、基材条件
平整度
表面处理:基材(如木材、金属)需平整光滑,无毛刺、裂缝或凹陷。需用砂纸(如360目)打磨至表面细腻,并用湿布擦拭干净。
钉眼修补:气钉钉入较浅的钉眼需加深修补,修补前需清理孔洞内的灰尘和杂质。
干燥度
含水率:木材含水率需≤12%(部分标准要求≤20%),过高会导致漆膜起泡、开裂。可通过湿度计检测,或放置干燥剂加速脱水。
油污处理:基材表面需无油、蜡、灰尘等污垢,易返油的木材(如松木)需先用漆片与酒精混合液(1:3比例)封闭油质。
胶合强度
胶合部位:板材与板材、板材与线条的接缝处需用白乳胶胶合,并等待72小时以上至胶质完全干燥,确保Z佳粘合强度后再施工。
三、工具与材料条件
工具准备
刷涂工具:选用短毛、薄边的羊毛刷(3寸或4寸),底着色工艺需使用厚毛棕毛刷。
喷涂工具:喷枪口径建议为2.0mm,施工前需安装油水分离器,并确认气管干净无油。
辅助工具:砂纸、湿布、油水分离器、搅拌棒、过滤网等。
材料准备
水性漆选择:根据基材类型选择专用漆(如木器漆、金属漆),并确认产品包装上的适用范围。
色浆调配:使用水性专用色浆,按比例加入清漆面漆中(面着色时色浆比例≤15%),搅拌均匀后过滤再使用。
底漆处理:施工前需涂刷水性底漆,填补裂缝和凹陷,增强附着力。
四、操作规范条件
薄涂薄刷
涂刷原则:水性漆需薄涂多层,避免一次性厚涂导致流挂、开裂。每层干燥后再涂下一层,确保漆膜均匀。
喷涂技巧:面着色时采用薄喷多次作业,喷枪距离基材20-30cm,匀速移动避免局部积漆。
干燥时间
层间干燥:底漆涂刷后需等待足够时间干燥(通常2-4小时),未完全干燥前不得叠放板材,防止粘连。
Z终干燥:施工完成后需等待至少7天,确保漆膜完全固化后再接触水或使用保护剂。
安全防护
个人防护:施工时需佩戴口罩、手套及护目镜,避免漆料溅到皮肤或眼睛。
儿童与宠物:施工区域需封闭,防止儿童或宠物接触未干燥的漆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