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性漆的涂装工艺需关注环境条件、基材处理、施工操作及后期养护四大环节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环境条件控制:温湿度是关键
温度要求
施工温度:需≥10℃,Z佳范围为15-30℃。低温(<5℃)会导致漆膜发白、表干慢,甚至冻结破坏漆料;高温(>35℃)可能引发漆膜开裂或橘皮。
冬季施工:若温度低于10℃,需采取升温措施(如使用红外灯、加热设备),并确保基材与漆料温度一致,避免冷木材涂漆。
湿度要求
相对湿度:建议控制在40%-80%,Z佳为60%-70%。湿度过高(>85%)会导致漆膜干燥慢、流挂;湿度过低(<40%)可能引发干速过快、开裂。
防结露:基材表面温度需高于露点温度3℃以上,防止冷凝水影响附着力。
通风与防尘
保持施工区域通风良好,加速水分挥发,但避免强风直吹导致漆膜不均匀。
清洁施工环境,减少灰尘附着,尤其在喷涂时需使用无尘车间或防尘罩。
二、基材处理:决定附着力与平整度
清洁度
金属基材:去除油污、锈迹、灰尘,可采用溶剂擦拭、喷砂处理或磷化处理。
木质基材:清除木屑、胶水残留,用砂纸打磨至光滑,并清除表面毛刺。
非金属基材(如塑料):需打磨或使用专用底漆增强附着力。
含水率控制
木材含水率需控制在8%-12%(北方)或10%-15%(南方),避免变形或漆膜附着力下降。
金属基材需干燥无锈,含水率<10%。
封闭处理
使用封闭底漆均匀涂刷,防止木材涨筋或金属腐蚀,待完全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工序。
对于多孔木材,需涂刷两道底漆并打磨平整。
三、施工操作:细节决定成败
涂料调配
搅拌:水性漆易沉降,使用前需充分搅拌(机械搅拌3-5分钟),确保成分均匀。
稀释:按说明书比例添加去离子水或专用稀释剂(通常≤10%),过度稀释会导致流挂、遮盖力下降。
过滤:喷涂前用100-200目滤网过滤,避免颗粒杂质影响效果。
涂装方式选择
喷涂:适合大面积施工,使用HVLP(低压高流量)喷枪,压力0.3-0.5MPa,枪距20-30cm,避免过近导致流挂。
刷涂/辊涂:适用于小面积或修补,注意方向一致以减少刷痕,蘸漆量宜少且薄涂。
擦涂:不建议用于水性漆,易因干燥过快导致涂层不均。
膜厚控制
单道湿膜厚度建议80-120μm,过厚易开裂,过薄影响防护性。
多道涂装时,每道之间需打磨平整并延长干燥时间(≥4小时)。
重涂间隔
表干后(通常2-4小时)进行下一道涂装,超过24小时需打磨后再涂。
完全固化需7天以上(冬季时间延长),期间避免叠压、碰撞。
四、后期养护:确保长效性
干燥与固化
常温下表干时间约30分钟-2小时,完全固化需7天以上。
可低温烘烤(≤60℃)加速干燥,但避免高温导致气泡或龟裂。
清洁与维护
施工工具需及时用清水清洗,喷枪需用专用清洗剂浸泡去除固化漆。
漆膜未完全固化前,避免沾水或接触化学物品。
储存与运输
储存温度5-30℃,避免冻结(冻结后不可恢复)。
运输时防渗漏、避雨淋和日晒,按非危险品规定处理。